2022年广西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系列评选活动已圆满结束,我院吴海荣老师荣获“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导师类)”称号。这位从教25年的资深老师,在“健康传播”研究方面成就显著,曾开展狂犬病风险交流效果研究,参与制作包虫病科普电影《格桑花开》,在“人病兽防”健康传播领域所做工作获得全国动物卫生系统的认同和肯定。
在得知自己获得“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称号时,吴老师激动地笑着说:“我当然很高兴!”接着起身从抽屉中拿出了一沓明信片,回忆着今年刚毕业的学生给他的“惊喜”,再说起同学们当时送上的真挚感谢和一束束鲜花时,吴老师眼里充满了欣慰。
循循善诱,激发学生潜能
吴老师任教新闻传播研究方法和新闻策划两门课程。
吴老师的课上鲜少静默,还常常会迸发出“新点子”。“我喜欢和同学讨论,研究方法课,不喜欢同学们只是带着耳朵听课。”吴老师更希望大家通过准备、思考和交流来探讨。从教二十多年,每次上课能从同学们的探讨中发现新事物、新知识,积极参与和思维创新往往会给课堂增添乐趣和新鲜感。
吴老师曾遇到一位研究生,性格很内向,话也不敢多说。于是,他就在平时的课堂上慢慢引导,鼓励这位同学敢于交流,不怯场。“你试一次,可以的!”在挑战杯项目中,安排她带领小队,和村民协调,进行调查研究。刚开始的她很不习惯,也不敢去做,在之后慢慢地鼓励和尝试下,她也就敢踏出了第一步,最后调研报告完成得很不错。
“毕业之后,她还很感谢我帮助她改变了自己,她的父母也很惊讶她开朗的性格,和从前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谈到学生的成长,吴老师的眉眼间都是藏不住的欣喜。
因材施教,寻找自身定位
吴老师不仅在专业学习上传授知识,也给在迷雾中前行的同学点上一盏明灯。
教学中仔细耐心地辅导学习,注意到有同学考研项目合适的,吴老师会热心地带着一起做。同时也鼓励学生积极和同项目的研究生交流考研技巧和经验,在他看来,对于本科同学来说,和优秀学长学姐交流,能够减轻学生对未来的迷茫。
在交流“你眼中的吴老师”时,李佳讯积极和我们分享着:“老师很鼓励学生们根据自身兴趣进行科研与实践,总是笑意盈盈地答疑解惑。” 而笑盈盈的同时,吴老师在学术问题上的要求又十分严格。他会根据学生进度与情况,额外加强在周末的开会,与学生一起分析知识点,查漏补缺,看文献,提高研究生们的交流能力和文献积累。
生活中,吴老师也很乐意去和同学去聊天谈心,“求学路上不好走,我愿意帮一帮他们。”“没有什么非学不可,只有适合你的方向。” 这是吴老师给学生分析毕业后面临的无数选择时的铁原则。作为老师来说,学生读博可能在面子上会好看些,但他还是坚持要挖掘学生自身的最大优势,读博考研只是一种发展方式。
这样的话他对很多学生说过,不少同学也就此询问本心,找到了合适的方向。吴老师所带过的学生,有在江苏电视台工作的,亦或是选择了其他道路的同学,都做出不错的成绩,有些还拿了中国新闻奖等等。
从事教学,保持从教初心
吴老师原来是记者出身,1997年毕业留校做老师。尽管内心更喜欢做记者,但吴老师在初次任教时,考虑最多的是怎么做好老师这个职业,怎么把课上好。
说到教学初心,吴老师正了正身子,“当老师就要把这个职业做好。”有过记者经历的他,把这个学科知识和做记者时的经验和认为重要的东西加入到课堂中,传授给同学们。之前在外面办八桂都市报,广西商报等都市类报纸,现在在学校做老师,吴老师认为自己也需要提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素养。
从教25年,在专业领域成绩斐然的他却认为得到同学们的认可真的比拿到专业奖分量还重,能师生相处几年,也是一种缘分。若这段经历能成为同学们美好的回忆,他深感值得。
谈及对未来的教学展望,吴老师的眼里透出坚定,坦率道:“我就按照现在这样做。”能指导来帮助同学们解决一些迷惑,得到成长,是他所希望的。
记者/张晓阳
信息来源/吴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