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于今年暑期开展了“发现美·传播美”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广西柳州
6月29日至30日,柳州螺蛳粉产业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赴柳州暑期社会实践团到广西柳州市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团队师生在柳州市螺蛳粉电商产业园建立实践基地,到柳州螺蛳粉企业直播间开展播音实践教学,以专业对接产业,以教学内容对接职业要求,以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分析传播受众的个性需要,营造沉浸式传播的环境,发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为“网红”柳州螺蛳粉“鼓与呼”。
团队成员在柳州市螺蛳粉电商产业园参观调研
“柳州螺蛳粉特色品牌融媒体推广传播人才培养实践基地”是由柳州市商务局、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柳州日报社、柳州市螺蛳粉协会共同建立的。实践基地的成立有助于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高校的支撑作用和媒体的助推作用,汇聚政界、学界、企业界和传媒界的优势资源,打造产学合作育人共同体,实现多方共赢,为柳州螺蛳粉特色品牌产业赋能。
挂牌仪式合照
团队成员体验直播带货
走进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
7月8日至11日,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赴融水“发现美传播美 文化传播赋能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融水苗族自治县,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探究电商助农效能,学习基层党组织建设经验以及拍摄乡村振兴题材微电影,多方面了解融水乡村振兴建设情况。并站在新闻传播视角,发现苗乡建设之美,传播乡村振兴之美。
团队师生来到融水苗族自治县梦呜苗寨进行调研
团队师生来到融水苗族自治县梦呜苗寨进行调研
7月8日,实践队来到梦呜苗寨体验非遗制作工艺,探寻芦笙、苗银、苗族织锦和亮布等非遗文化的发展历程及传承情况,深入了解梦呜苗寨通过产业带动扶贫的举措和经验。
在苗族银饰非遗体验馆内,精美的银饰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苗银锻造技艺传承人马贵兵向同学们介绍,银饰的制作要经历铸炼、锤打、拉丝、搓丝、掐丝、镶嵌加固等程序,才得以形成一件精美的苗族银饰。
穿戴银饰的苗族少女
芦笙非遗手艺人马贵光是家族制作芦笙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他从18岁开始学习制作工艺,距今已有26个年头。马贵光用芦笙向师生们演奏了几首独具苗族特色的乐曲,并热情地向同学们介绍芦笙选材、制作和调装的流程。
非遗手艺人马贵光展示制作芦笙的过程
在为期四天的实践活动中,实践队还走进融水苗族自治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新国村麻洞屯、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参与拍摄微电影《苗山的明月》,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引领下融水苗乡的新变化,并将拍摄的照片、撰写的文稿形成图文并茂的公众号推文和新闻稿件,展现融水县乡村振兴发展变化,传播融水之美。实践队的同学们还通过走访调研,记录乡村振兴中的难题困境,探寻解决方案最终形成调研报告,助力乡村建设。
走进贵港市覃塘区
7月14日至7月16日,“探访美丽乡村新面貌,展望祖国发展新未来”——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赴贵港市覃塘区暑期社会实践团到贵港市覃塘区,实地考察乡村振兴发展,在红色教育基地展开红色文化学习,对贵港市覃区“荷”文化品牌打造情况进行调研,与覃塘区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展开座谈,并到覃塘区板材产业园区进行参观,全方位调研贵港覃塘区的发展状况。
团队成员实地调研乡村振兴情况
7月15日,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团队师生来到贵港市覃塘区蒙公镇新岭村进行调研。在调研中师生们了解到,近年来,新岭村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对村内的河道进行清淤,并鼓励扶持农业发展,目前村里的桑蚕业和沃柑、富硒米种植业发展势头良好,各类农产品销路畅通、销量稳定,村民们的收入不仅得到了保障,而且在逐年地提升。
师生们认真听取村支书介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托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新岭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先后建成灵龟宝山乡村旅游区、贵港首个红色主题公园。师生们来到坐落于新岭村新归屯灵龟宝山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的贵港市红色主题公园展开红色主题学习。这一远近闻名的“红色地标”,不仅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还进一步提升了新岭村乡村旅游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团队成员详细了解乡村发展建设情况
如今,新岭村随处可见村民们自办的特色民宿和农家乐,村子的生态旅游业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村民们生活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显著提高。通过走访调研,师生们充分感受到新岭村在乡村振兴上的发展活力,未来的新岭村将被建设得更加美丽。
三支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广西各地,了解国情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投入专业实践,赋能产业创新。在实践调研的过程中,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师生们践行了新闻“四力”,发扬了扎根八桂、服务广西的精神,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
转载自广西学联
图文/广西学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