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夏天和毕业如期而至,光阴犹如白驹过隙,携梦而来的学子,用时光写下青春的坚持与向往。毕业的离别不是终点,而是彼此怀揣着梦想,乘风破浪,奔赴下一段旅程的起点。过去的时间里,大家用汗水探索着这份叫“青春”的宝藏,大家都是青春最好的模样。
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官微特推出“青春榜样”栏目,带大家认识我院优秀毕业生学子,走进属于他们的西大时光。
本期为“青春榜样”第六期,让我们来听听2019级专硕班鲍精华的故事吧。
个人简介
鲍精华,中共预备党员,2019级专硕班,曾任班级学习委员,学院研究生会秘书长。
获奖经历
广西大学2021年度国家奖学金;
获“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学术科技类)”、“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新闻与传播学院优秀读书报告评比连续4次获奖。
科研实践经历
以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两篇核心期刊论文;
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一篇普通期刊论文和一篇会议论文;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委托重大课题、中国外文局招标课题、广西新型特色智库联盟重点课题以及其他横向课题;
在西安参与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思想史2020年会并作报告;
在深圳参与中国新闻史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
线上参与党管媒体论坛暨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第二届全国学术年会第三届研究生论坛并发表论文;
线上参加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和《解放日报》改版80周年暨第三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学术年会并作报告;
曾在人民日报社青海分社实习。
“热爱”是我的座右铭
每次当自己有负面情绪和负面想法的时候,我都会告诉自己,去“热爱”而不是去“抱怨”,在很多困难时刻,都是“热爱”精神鼓励了我。
从东北到西北再到华南
我是东北人,喝着松花江的水,在黑土地上长大。东北是我的故乡,我爱那里的冰与雪。
家乡的冰与雪
本科就读于西北大学新闻学专业,西安成为了我离开东北后第一个待的时间最久的城市,不到20岁的我在古城体验着一切新鲜的人和事。西安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可以让我在某些时候得以想象那个“兼收并蓄”、“万国来华”的盛唐时代。
鲍精华本科时期生活照
硕士阶段我来到位于祖国华南地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到广西的第一天,我就爱上了这里。这里的环境、气候和风土人情让我感受到,原来生活可以通过如此流畅和温柔的方式享受着,这对于一直在北方生活的我来说是新鲜和珍贵的。
我是幸运的,可以有机会真正走过祖国的大江南北并深度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东北的白雪皑皑、延安的黄土窑洞还有广西的风景如画,都让我真正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含义。更为重要的是,我在广西找到了实现自己价值的起点,这里是一个值得奋斗的地方,也是一个鼓励奋斗的地方。
广西自然风光
从学校到工作再到学校
我时常自嘲“大龄研究生”,和大多数同学不一样,我本科毕业三年之后才选择就读研究生。经历过从学校到社会再到学校的人生曲线之后,我更能懂得学生身份意味着什么,而广西大学给了重新获得学生身份的机会。
通过调剂来到广西大学并不影响我对这里的热爱,相反,这份热爱之中还添了一份感激。经历过短暂的社会经历之后,我对学校在学生教育中的良苦用心有了更加切实的感受和理解。广西大学给了我继续读书的机会,因此我非常珍惜在这里的时光。
从翘课到第一排到专注
与大多数学生一样,我也是从小在高考的压迫下成长起来的,多年的压抑在考上大学之后获得释放,我仿佛一只重获自由的小鸟,在本科时候满脑子想的是“玩”。记得自己第一次翘课是和室友去吃了火锅。本科期间给自己定的目标很低,要开心愉快地度过大学生涯,至于学习,只要不挂科即可。虽然本科四年确实没有挂过科,但成绩没有很好,以至于让我失去了保研的机会。工作之后,在我心底始终有着对继续深造的渴望,于是凭着“热爱”,我选择了考研。
硕士阶段,在入学之初,我就告诉自己要努力学习,不为别的,只为这来之不易的重返课堂的机会。研究生期间,我几乎每节课都会坐在第一排认真听讲,课后也会积极和老师讨论专业相关的问题。幸运的是,在导师李庆林教授的鼓励、支持和指导下,我开始踏入了科研的大门,并有了一定的成果产出。
来到广西大学之后,我的人生态度和生活兴趣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不仅是源于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带来的改变,更是外在环境的影响。广西是一个山美水美、人杰地灵的地方,在这里,远离喧嚣、贴近自然,我会不由自主地安静下来,思考一些以前从不会思考的问题。同时,广西大学校园环境优美,在南宁市西乡塘区农院路这个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地段,广西大学仿佛那飘在空中的“天空之城”,静谧美丽的校园环境让我感受到了美好时光的珍贵,自然就不想浪费时间。
广西大学校园景色
另外,新闻与传播学院以“守正出新,求真传美”为院训精神,要求教师们做到“志高、心静、学深、业精”,学生们做到“铸魂、励志、厚学、重习”,以正确立场、人民情怀、责任担当为目标培养新闻学子,这一点让我在学院的学习中十分受益。
当然,最想感激的是我的导师李庆林教授,他开明的为人处世态度和认真的学术科研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
寄语:
在这个充满浮躁、内卷和抱怨的时代
或许我们都忽略了“热爱”的重要性
我感受过午夜emo、听过伤心事
也看过太多令人绝望的新闻
我们
可以感同身受
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负能量就具有了合法性
回归热爱,或许是救赎自己的重要基点
最后,分享诗人汪国真的《热爱生命》中的一句与君共勉:
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图文/鲍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