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2024年第一期中国—东盟大讲坛在我校举办

2024/05/16 21:41    阅读:


5月14日下午,2024年第一期中国—东盟大讲坛在我校君武馆第二会议室举办,本期讲坛主题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中越媒体合作与文明互鉴”。 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王仕勇、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亚经济与政治研究院院长李冬青出席讲坛并分别致辞。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大连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国际传播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润华受邀作题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传播:国际公共产品的视角》的报告。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辉副院长主持讲坛。

王仕勇院长在致辞中表示,文明互鉴,美美与共,坚守开放包容的人类文明进步理念,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和灵魂所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系统阐述了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文明发展的文明交流互鉴观,为世界历史场域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中国智慧。本期中国—东盟大讲坛以中越媒体合作与文明互鉴的角度,宣传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有助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服务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

他还强调,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将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亚经济与政治研究院签署《国别区域研究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双方在文化传播等领域全面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共同打造中国—东盟研究工作品牌,致力于服务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


(王仕勇院长致辞)


李冬青院长指出,当今各国命运紧密交织,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繁荣世界文明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文明交流互鉴,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应对全球共同挑战贡献中国智慧与激发精神力量。去年 12 月中越宣布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她强调,媒体是两国政府和人民间的桥梁纽带,在促进民心相通上至关重要,媒体人应深入研究如何宣传探讨中国和东盟各领域合作发展及增进民心相通。唐润华研究员的授课,将为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解文明互鉴与国际传播关系,更好的服务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及中越命运共同体带来思想启迪。


(李冬青院长讲话)


讲坛上,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更好的服务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李冬青院长和王仕勇院长分别代表广西壮族自治东南亚经济与政治研究院和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签订《国别区域研究合作框架协议》。


(签约仪式合影)


在讲坛上,唐润华研究员主要围绕“国际公共产品”的视角,与大家共同探讨了怎样更有效、更深入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解文明互鉴与国际传播的关系以及如何更好的服务、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唐润华研究员从国际传播和国际公共产品的角度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内涵,提出用“国际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和共同规范来观照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让双方关系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形象更加清晰、立体,为更多的人所认知、理解和认同的建议。他认为,中越文明交流互鉴、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不仅符合双方利益,也将吸引更多国家投身于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随着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贡献了越来越多的“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提供了一系列国际公共产品,中国与东盟各国携手共建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正是其中的典范,展示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唐润华研究员作报告)


对于当前我国国际传播面临的国际传播大变革与复杂舆论环境的挑战,唐润华研究员就如何做好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传播提出了他的看法:一是在传播内容与传播视角方面,应从其国际公共产品这一根本定位及其基本特征出发,把握好传播的度,从“受益、决策、贡献”三方面突出其公共性,淡化“中国特色”;二是在传播渠道和传播路径 方面,实行“共同参与”的策略,发挥各国传播渠道的作用,将相关国际传播渠到从官方拓展到民间、从媒体拓展到各个领域,搭建更多国际交流平台,开展跨国对话和研讨。


(同学提问)


本次论坛由自治区社科联主办,广西大学社科联、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亚经济与政治研究院联合承办。参加本次大讲坛有广西社科联、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亚经济与政治研究院党员干部群众,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以及广西大学先进思想与文化传播学科群师生代表100余人。


   唐润华,曾任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研究员、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高端智库高级研究员,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学术类)。主持和参与大量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两度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广西大学新闻学专业1982届校友。

文字/白茜婷

图片/唐馨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