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万物昭苏。3月5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今年是 “十四五” 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在这个关键节点,全国两会的召开备受瞩目,将为国家的发展描绘新的蓝图。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师生们心潮澎湃,以满腔热忱紧随盛会步伐,结合自身工作、学习和生活实际,热烈讨论全国两会精神,共同感受这一政治盛会的庄严与神圣。
教师代表:
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 李伟红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广西大学位于中国与东盟合作前沿,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这为开展面向东盟的国际传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将积极探索创新路径,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在人才培养上,探索增设“人工智能+国际传播”相关课程,让学生掌握运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面向东盟传播的技能。同时,组织学生参与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重大活动的报道,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内容生产与精准推送,锻炼学生在实战中运用新技术开展国际传播的能力。在学术研究方面,依托学院的东盟传媒及中国—东盟区域传播研究中心,加强与人工智能学院等校内其他学院的合作,开展跨学科联合攻关,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深度研究,研发适用于面向东盟国际传播的人工智能应用产品。
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王仕勇
国务院总理李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肯定了过去一年的成绩,也提出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明确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部署了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振奋人心。我特别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动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等与高等教育尤其是新闻传播教育相关的表述,对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广西大学是广西新闻高等教育最早的学校,积淀了很好的基础,我们要好好把握“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的际遇和机缘,做新闻传播教育的奋斗者和实干家,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法治意识和国际视野的“五有领军型”卓越新闻传播人才,自觉担当新时代的新使命。
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党琼
2025年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为我们描绘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通过认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我深刻体会到,高质量发展依然是国家发展的核心主题。过去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我国经济依然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数字经济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科学谋划和精准施策。同时,全国两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民生领域的政策措施更加具体、务实,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方面,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此外,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也成为两会的重要议题,国家进一步明确了科技自立自强和“双碳”目标的具体路径,展现了建设科技强国和美丽中国的坚定决心。作为新时代的公民,我深刻认识到,只有立足本职、脚踏实地,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砥砺奋进,必将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莫莉
过去一年,我国发展历程很不平凡。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作为一名新闻与传播学院青年教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要点引起了我的关注。其中,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以及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不仅与我们的学科专业息息相关,同时更应发挥毗邻东盟的区位优势,围绕学校、学院在东盟研究方面的学科擅长,结合自身研究擅长为培养优秀的国际传播人才、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做出努力。
学生代表:
2024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陈燕淼
2025年全国两会,是一场关乎国计民生的盛会,承载着全国人民的期望。开幕式上,李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回顾,字里行间都是中华儿女拼搏的印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增速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在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稳定在30%左右,这一成绩在复杂国际形势下,实属不易。就业、物价平稳,民生保障扎实稳固,粮食产量再创新高,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展,桩桩件件,都是国家砥砺前行的见证。作为大学生,我深切感受到全国两会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全国两会不仅是国家发展的风向标,更为我们指明方向。往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实践,提升自身能力,为投身社会、参与国家建设做足准备,不负时代赋予的使命。
2024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刘昕楠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2025年全国两会在万众瞩目中盛大启幕。在这关键的历史节点,“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蓄势待发,全国两会承载着全国人民的殷切期盼,意义非凡。过去一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30万亿元,同比增长5.0%,经济发展的强劲韧性有目共睹 。但我们也面临着挑战,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在这关键时刻,全国两会为我们提供了共商国是的重要契机。代表委员们带着深入调研的成果和民众的心声齐聚北京,从民生保障到科技创新,从经济发展到社会治理,每一项议题都关乎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相信在全国两会的推动下,我们能凝聚共识,激发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闻传播学类232班 季昕颖
作为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研读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的部署,我深刻感受到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智慧,也更明确了新传人在社会沟通中的使命——以专业力量架起政策与民心的桥梁,传递温度,凝聚共识。报告中提出的就业优先、医疗下沉、养老托幼等政策,既是民生“硬举措”,也是社会“软期待”。我特别关注到政府将“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与“加强灵活就业者权益保障”并重。这一政策设计回应了青年群体的现实焦虑,体现出对新型劳动关系的制度保障,既释放了稳就业的信号,也直面新就业形态中的痛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蓝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作为未来的媒体人,我们既是政策的传播者,也是民意的倾听者;既要坚守新闻专业理念,又要以人文温度诠释政策初衷。唯有如此,才能让“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承诺真正落地生根,让每个个体在时代浪潮中感受到“稳稳的幸福”。
新闻传播学类232班 黄玉婷
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政府工作报告以翔实数据和务实举措擘画了高质量发展蓝图,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劲脉动。这次全国两会为实现中国梦迈出了实实在在的一步,它是中国发展关节点上的一次重要会议。通过对全国两会的学习,令我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更应该以建设好自己的国家、奉献社会为己任。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息息相关。因此,在未来实现梦想的道路上,除了要付出艰辛的汗水,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理想有一个正确的方向,紧随时代潮流,密切联系社会和国家所需,一路向前。
新闻传播学类243班 庞晓华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今年的全国两会,承前启后,意义非凡。作为青年学生,我积极关注全国两会。在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稳’的态势巩固延续”和“‘进’的步伐坚实有力”这两句话。“稳”在经济规模稳步扩大;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对外贸易规模创历史新高,国际市场份额稳中有升;民生保障扎实稳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进”在产业升级有新进展;高技术、新能源领域突破增长;创新能力有新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有新改善;改革开放有新突破共建“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合作不断扩容升级。过去一年来之不易的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作为青年学生,全国两会精神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精神指引。全国两会也同时指出,“回顾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我们还有许多困难和挑战。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大的复杂严峻形势,我们只有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我国发展没有闯不过的难关。“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作为一名新传学子,我们更要以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引,集思广益,兼听广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迎难而上、锐意进取,为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
2025年全国两会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各项议题引发广泛关注,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为国家的发展贡献智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师生也将持续关注全国两会动态,深入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积极投身国家发展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新闻力量!
文字/赵可盈
编辑/陈可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