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我院2025年开学季硕士研究生培养交流分享会在学院506教室举行。广西大学2023、2024和2025级硕士研究生校外合作导师张敬(原广西电视台副台长)、2025级硕士研究生校外合作导师周游(原广西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管理委员会秘书长)、学院研究生办秘书王婧、硕士研究生导师李朝珍,与我院6名硕士研究生围绕研究生培养、学术成长开展深度交流。

李朝珍老师在开场中寄语新生,强调 “小事筑基,服务立身”,鼓励大家在细微处积累经验,不畏科研实践的挑战,秉持长期主义深耕专业,成长为 “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

2025级硕士生唐子涵分享适应研究生学习的心得,提出 “主动学习、做好自己、停止内耗、尝试新事物” 的四大准则,以应对差异化学习节奏;2025级硕士生刘诗雨则表达了突破舒适区的决心,希望在三年里明确目标、从容前行,重点提升表达与内容创作能力。


王婧老师随后提出了研究生培养四阶段要求,从课程学习、开题、论文写作到毕业与学位授予进行讲述,特别提醒以实践见长的新闻学子需夯实理论基础、广泛阅读经典文献,加强专业实践珍惜校园读书时光。校外导师张敬结合行业经验,提出从 “学会” 到 “会学” 的进阶期望,鼓励大家在深耕兴趣领域的同时,主动弥补短板、涉猎新兴知识。

实践分享环节中,2023 级硕士生徐钰媛、张佳琪分别汇报了毕业创作进展。徐钰媛通过 10 个月在广西广播电视台 FM950 的实习,创作纪录片《生图焕新》,记录了大海团队主持人的新媒体转型历程;张佳琪的《博览风华》以博物馆讲解员为切入点,涵盖对于多类从业者的采访与 AI 讲解新趋势,展现广西文化传播魅力。导师组对研究生们的作品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周游老师强调实操与理论并重,张敬老师建议紧扣主题取舍素材,李朝珍老师提出强化 “编辑意识”、提炼故事亮点的优化方向。




2024 级硕士生陈燕淼、许敏分享了丰富的实践经历。陈燕淼在中国新闻社广西分社实习期间,完成了多平台内容生产与大型直播,以主动争取的态度和扎实的全媒体能力获得单位认可;许敏结合中国青年报实习、青马工程参与辅导员兼职工作的经历,强调踏实做人做事、精准规划时间与提升抗压能力的重要性。


本次活动通过“经验分享-导师点评-互动交流”模式,为新老生搭建了思想碰撞与经验传承的交流平台,让各年级学子互学互鉴,为后续学术探索与实践创新凝聚力量,也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注入了新的动能。

文字/李朝珍 唐子涵 刘雨诗
图片/李朝珍 唐子涵 刘雨诗 许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