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红色信仰领航 绿色青春飞扬”——中外青年马克思主义主题对话会在我校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大学联合主办,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日报社南宁记者站、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承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邢江、校党委副书记汤志华出席活动并致辞。共青团广西区委的代表等相关领导出席活动。
邢江指出,广西丰富的红色资源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的生动课堂。这场跨国界、跨文化的青年对话意义特殊,平等开放的思想碰撞,既是马克思主义开放性与实践性的生动体现,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青年实践。
汤志华指出,广西大学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搭建中外交流桥梁的使命,并在办学发展历程中积淀了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与优良传统。他希望通过青年坦诚分享,让马克思主义核心理念在深度共鸣中焕发持久生命力。
在专家主旨演讲环节,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杨兴凤以《马克思主义何以点燃“Z世代”》为题作了分享。她呼吁青年以故事为媒介,主动融合多元视角,并指出,每一次关于美好生活的对话,都是对人类文明蓝图的再创作。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陈文旭表示,世界青年携手互助才能为全球注入信心。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周呈思强调“真实、诚实、尊重”是文明融通的关键,青年间的互访互信是命运共同体的基础。
在中外青年代表分享环节,六位中外青年代表围绕马克思主义实践与个人经历展开分享。其中,马来西亚籍青年黎沁瑶分享了对黄文秀事迹的感悟,指出“奉献”和“担当”的深刻意义,承诺未来将带着镜头记录在中国看到的一切,向国际讲述更多关于理解与交流的故事;阿根廷籍青年了能以“三个没想到”讲述了在中国生活时的所见所闻,感慨中国发展中的人文温度;英国籍青年、柳州工学院外教苏菲回顾了在广西的13年时光,从语言生疏到能用柳州话接外卖电话,她笑言中国是“长大的家乡”,并表示会继续通过自媒体向世界介绍中国。
随后,中外青年围绕“文化互鉴与红色传承”展开对话,3位外籍青年分享了他们在中国的追梦历程与责任担当,展现了外籍青年在华的真实面貌,以及他们致力于促进文化交流、贡献全球发展的共同愿景。
中外青年马克思主义主题对话会圆桌对话环节
国际“Z世代”青年共同合唱《海阔天空》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理论探讨,更是一次成功的青年外交实践,证明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青年天生就是最活跃的沟通使者,这段以红色信仰领航的青春对话必将持续发酵,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注入持久动力。
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广西大学的专家学者及来自英国、意大利、阿根廷、越南等多个国家的二十余名海外“Z世代”青年代表与媒体代表参会。
文字作者:彭慧洁 胡新梅 中国日报
图片作者:中国日报
下一条:座谈促共识,携手启新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莅临我院调研交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