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润华院友做客学院“达文大讲堂”作学术讲座

2025/04/21 08:58  赖潘婷  阅读:

4月18日下午,学院1982届新闻学专业毕业生,现为大连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唐润华应邀做客学院“达文大讲堂”,作题为《数字冷战的运行机制与化解之道—技术政治学的视角》的学术讲座。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讲座。

唐润华教授首先从技术政治学分析框架入题,梳理传统冷战和数字冷战的历史演进。他认为,当前世界上最重要、最激烈、最引人注目的数字冷战发生于中美之间。科技正在重塑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美国为维持全球科技主导地位、超级霸权地位和数字经济竞争优势,发起数字冷战,设法遏制中国发展。

谈及美国数字冷战的运行机制时,唐润华教授从技术、制度和文化三个维度进行阐述。他说,美国在技术维度,通过限制出口、进口、使用和合作,来打击和压制对手;在制度维度,通过操纵国际技术组织、控制技术标准体系、组建技术联盟,来孤立和排斥对手;在文化维度,通过污名化叙事、强化“敌人意象”、泛化国家安全话语、政治化技术问题,来贬损、孤立对手。美国在科技实力、科技规则话语权和科技形象等方面展开打击对手,试图维系其科技霸权地位。

最后,唐润华教授提出数字冷战的化解之道,他认为,要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开放包容、和平发展、共同繁荣。各国应摈弃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避免技术政治化、阵营化,推进技术民主化;在中美关税战中,双方需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积极沟通交流。大量冲突甚至战争的爆发可归因于信任缺失、沟通不畅与意图误解,矛盾激化最终导致悲剧。

在讲座尾声,唐润华教授围绕同学们提出的“如何在文化差距较大的地区进行对外传播”等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图文/赖潘婷)


专家简介:

唐润华,广西桂林人,1982年毕业于广西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8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硕士学位后到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工作。1992年赴英国牛津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1998年被评为高级编辑。曾任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高级研究员、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中外媒体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现任大连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曾先后担任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战略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研究》首席专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