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励志、厚学、重习:郑保卫教授与我院学生座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与实践

2025/11/10 22:03  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阅读:

11月7日下午,郑保卫教授在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书屋与原著阅读小组的学生们进行座谈。学院党委书记李伟红主持了座谈会,王仕勇院长等参加了座谈会。

此次座谈会是郑保卫教授当日开展的“学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做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研究”学术讲座的延伸。怀着“挚爱新闻学、笃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钟情新闻教育”的深厚情怀,郑教授重返学院,与师生共同探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与实践。

就“如何在商业媒体环境中坚持正面宣传?”以及“如何在信息过载时代做有价值的报道?”的问题,郑保卫教授强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是教条的理论,而是一种宏观的指导思想和价值立场。从媒体平台角度出发,互联网内容平台应增强导向意识;从新闻从业者角度出发,从业者应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引,保持政治定力与理论自信,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维。郑保卫教授给大家分享了范长江创作《中国的西北角》、张严平创作《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以及焦裕禄的故事,他以此谆谆教导学生:应坚持以唯物论、辩证法、历史观的方法论去应对实践问题,以发展的视角看问题、坚持报道真实客观的内容。围绕“情怀、责任、担当、奉献”丰富实践厚度,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

近年来得益于我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体系的建设,学院师生深入开展走访实践,以基层为沃土,厚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念。在实地走访广西边境区县的过程中,马新观读书小组的成员关注到边境地区的新闻工作者们,提出了“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角考察边境地区新闻工作的特殊性,在服务国家发展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一问。对此,王仕勇院长总结了我院在深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理念、行动三者有机融合体系建设的历程,指出生活是源头活水,新闻学子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的学习乃至学术研究、事业贡献都应在实践中进一步启发。郑保卫教授结合自己走访边境省市的实践,强调了边境传播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重要意义,他鼓励青年新闻学子积极投身于边境传播的建设中,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

李伟红书记从“热爱”出发,分享了她的体会。她表示,郑保卫教授几十年来的深耕让大家深深感受到,热爱是最好的动力。面对信息多元化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从前辈身上学习那份静守与坚持。结合自身二十载的新闻一线工作经验,她指出,新闻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同学们应利用好寒暑假以及实践培养的时间到一线中去学习锻炼,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引领下推动自身学习实践不断迈向新高度。

文字/陈隽希

图片/曾澧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