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师生参加中国新闻史学会 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专业委员会2024年年会

2024/09/20 20:57    阅读:

9月14日至9月15日,“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专业委员会2024年年会”在宁夏银川北方民族大学举行。我院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系主任薛强副教授以及杨名宜助理教授,硕士研究生韩一鑫、孟伊娜、李嘉莹、周玮婷受邀参会并宣读论文等学术交流。

薛强副教授在分论坛五“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研究专题”分享了和指导的2023级硕士生陈岚合作完成的论文《民族地区融媒体中心发展研究—以南宁市融媒体中心为例》。今年5月11日,南宁市融媒体中心整合了南宁日报社、南宁广播电视台等市级传媒资源挂牌成立。论文分析了南宁市融媒体中心成立以来的发展现状,取得的成果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研究认为,南宁市融媒体中心要在促进民族融合、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大国际传播力度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薛强副教授在分享研究论文


杨名宜助理教授在分论坛四 “媒体新技术传播研究专题”宣读了和指导的2023级硕士生韩一鑫合作完成的论文《文旅数字人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的民族文化实践与认同路径研究》。研究旨在通过技术物质性、交互物质性、数据物质性三个维度探讨虚拟数字人在民族地区的文旅实践中如何赋能民族地区的文旅产业,探索虚拟数字人如何嵌入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路径与机制,为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传播的转型升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2023级硕士生周玮婷在论坛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研究专题”宣读了和导师党琼副教授、2023级硕士生孟伊娜合作完成的论文《话语视角下广西非遗美食的对外传播现状、困境与对策—以YouTube的螺蛳粉热门视频及评论为例》。本文以广西国家级非遗美食柳州螺蛳粉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海外媒体平台Youtube上的基本传播情况。研究发现,涉及螺蛳粉的视频的话语声量较小;话语主体多为华人网红,他们与洋网红及海外民众共同构建了非遗美食的国际传播生态,但传播主体多元性仍有待加强,翻译问题与国内宣传矩阵缺位导致广西非遗美食走出去遭遇“文化折扣”、话题流量小且流于表面的困境。研究提出加快文化转译研究、完善传播矩阵布局、巧借数字文化产品和革新传播手段技术等对策,推动螺蛳粉等广西非遗美食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传播和发展。

2023级硕士生李嘉莹也在论坛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研究专题”宣读了《民族节日中的乡村文化空间生产—以抖音平台武鸣三月三歌圩短视频为例》研究论文。研究以抖音平台上“中国壮乡”武鸣地区的三月三歌圩为研究对象,试图探究官方媒体与本地村民从哪些层面建构了民族节日中的乡村文化空间,以及其文化空间生产具有怎样的特性。研究认为,对“武鸣三月三歌圩”这一节庆的乡村文化空间生产围绕生活化的公园斗歌、仪式化的文旅晚会、历史化的时代叙事三个层面展开,其中,官方媒体账号的抽象化融合叙事与普通用户的具象化日常记录相结合,共同塑造了武鸣三月三期间的文化空间。


薛强副教授(左二)、杨名宜助理教授(右二)、李嘉莹(左一)、孟伊娜(右一)参加论坛合影


本次年会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专业委员会主办,北方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承办。年会的主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民族地区新闻与传播”,设立了8场分论坛进行学术交流。来自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河北大学、宁夏大学、广西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内蒙古大学等40多所高校及媒体的13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研究生等参加了本次盛会。(文/薛强 杨名宜,图/年会组委会)



图文/薛强 杨名宜

编辑/陈可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