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郑保卫教授荣获“论坛特殊贡献奖”

2025/11/12 17:46  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阅读:


11月8日,第十六届中国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暨2025广西新闻与传播研究生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在开幕式上,中国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荣誉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新闻学院教授,广西大学特聘君武荣誉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原院长郑保卫,荣获论坛组委会颁发的“论坛特殊贡献奖”。


AE912

图为郑保卫教授接受奖牌和鲜花

C369E

图为颁奖嘉宾与郑保卫教授合影

左起为论坛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赵曙光,新华社广西分社副社长黄全权,郑保卫,南宁师范大学副校长张松涛,论坛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德仓

郑保卫教授是中国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的主要发起和组织者,也是中国民族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积极倡导和引领者。16年来,他为论坛的创立发展和转型升级持续发力,在整合多方资源搭建学术平台、积淀研究成果建构理论体系、培育民族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和打造中国民族新闻传播学派等多个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郑保卫教授长期担任论坛理事长和组委会主席。在他带领下,论坛历经了16年传承与发展,从民族地区新闻传播研究起步,逐渐向国际舞台拓展的学术历程,已成为我国民族地区新闻传播领域影响力最大、学术能量最强的高端平台之一。

全程参加了16届论坛的郑保卫教授,在会上以“情怀·责任·担当·奉献——我与论坛16年”为题作了主旨发言。他循着时光脉络,深情回顾了论坛成立16年来的成长足迹与发展历程:从2009年联合14所民族地区新闻院系共创论坛,到如今成为辐射全国的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学术品牌,论坛始终与时代同频、与人民同心、与民族地区团结发展同步。他结合自身十六载深耕民族新闻传播领域的经历,深刻阐释了从事民族新闻传播工作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核:情怀、责任、担当和奉献。通过分享自己深入民族地区进行考察调研的经验和体会,他希望论坛今后能够进一步加强与全国民族地区新闻院校和媒体的合作,总结新闻传播在促进民族地区新闻教育、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坚实学理支撑,并为打造中国民族新闻传播学派作出积极贡献。


7D0B1

图为郑保卫教授在作主旨发言

本届论坛由中国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组委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大学、西藏民族大学等20多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200余人,围绕“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与新路径”主题,共商民族地区信息传播高质量发展大计,探索人工智能时代“中华文化走出去”新思路。


33150

论坛组委会供稿

文/王青、林芊澍、李志滨

图/何钦慰、杜云荻、高子翔


附“论坛特殊贡献奖”颁奖词

郑保卫教授,中国民族传播研究的奠基人,三十载春秋以学术为炬,照亮边疆信息传播的理论星空。

您主编的《新闻学概论》成为百万学子叩开真理之门的钥匙,构建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新闻学竖起学术脊梁。

作为论坛创始者,十六年步履不停——从内蒙草原到青藏高原,从云贵村寨到南海渔乡,您带领团队深入民族地区,用田野调查的脚印丈量传播鸿沟,用学术智慧架设文化认同之桥。那些深夜修订的教案、边疆讲台上的身影、学术会议上振聋发聩的发言,都在诠释"保卫真理"的学者本色。

您培育的千余名传媒人才,如今正用笔触记录民族复兴,用镜头传递共同体意识。今日这份奖项,不仅致敬您开创的民族传播学科范式,更礼赞那位在智媒时代仍坚守人文精神的摆渡人——以理论自信筑牢传播根基,用毕生心血书写了一部中国民族传播学的壮阔史诗!



中国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组委会

                                  2025年11月8日





关闭